面试—如何不错过一些优秀量化对冲基金团队
2020-12-07 09:36:2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最近遇到两个事情:
1、有个非常优秀的候选人,美国名校毕业,性格很好,沟通也很顺畅。过年回国之后就一直因为疫情的原因回不去美国工作,最近就决定直接在国内就业了。面了挺多量化对冲基金公司之后,我和他沟通过程中发现,他很看重目前公司的规模和平台大小(人之常情,非常能理解),但是也因此会忽略对方公司一些其他方面的亮点。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在这位朋友和客户公司面试完之后,我听他说起他其实最近面了非常多公司,包括券商,公募和大部分私募,面试安排得很满,一些公司觉得不合适就直接在面试之后直接拒掉了。于是我一方面和他介绍了公募 券商 和私募量化团队在国内投研水平能力的对比,让他先专心面一面第一梯队的私募量化对冲基金公司。另一方面问他是因为什么原因直接在面试的时候拒掉那些公司,具体是哪些公司?才了解到他把一些很优秀的量化私募团队(因为本来也是我们客户,所以情况比较了解)也拒绝了,原因是因为团队比较小,规模不大。
直到这里,才是我最想说的事情:固有印象里面,大部人会觉得觉得平台越大,发展就会越好,会有马太效应。这确实是一部分事实,对于有成熟策略的人选加入大的平台,能获取的资源,技术支持,交易支持,都会很棒,而且更稳定一些,薪酬待遇又好(财大气粗,公司投研团队长期的发展壮大有保障),履历上也会很加分!而且大平台的投研框架更成熟,对于策略虽然已有较长时间实盘,但是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或者希望实盘效果更好一些的话,大平台也能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支持。对于非常优秀的Junior的 Quant,如果能加入大平台的核心team,有充分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能获得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机会。但是!!!去大的平台难道就只是唯一的选择么?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劣势可能就是,①策略研究方向的自由度可能会低一些,因为你想做的方向可能已经有人已经在做了,企业希望你去做一些比较互补的东西。②长期的发展空间会比较局限一些,策略研究员升PM的难度会高很多(当然这个可能可以通过跳槽实现,跳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还有就是几年之内不太可能有公司分红什么的制度。③如果你不能去到核心team的话,独立PM组之间可能没什么交流,大家主要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过总体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优秀靠谱的大平台确实很吸引人。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去不了大平台,难道一些小的,但是很有潜力的优秀团队就没有什么机会了么?显然不是的,国外很多twosigma,Jump trading,Citadel,Tower research这些公司有大佬回国创业的,建立了一些规模不大的自营团队,自营规模从1-10亿的都有,他们的想法也是希望先把自营做得够好,把基础打扎实了,然后再稳步把资管规模做上去,有些自营非常赚钱的团队,做资管的计划就会慢一些。去这种公司的好处就是,大佬手把手带你,而这种待遇可能你去大平台里面都不一定会有,毕竟很多大佬更爱创业,当然也知道有某顶级对冲基金大佬回国创业中道崩殂的,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嘛,我们赌大概率事件就好了。大佬手下待个几年,只要你资质不差,性格和沟通能力没什么问题,将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稳的!
2、有个做开发的朋友,和我同事提起拿过某某私募对冲基金的offer,但是最后没去。在我同事当面给他普及了该对冲基金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优势之后,该候选人懊恼不已。其实这个和第一件事情有类似的地方,帮他们推荐的猎头,不了解这些公司的具体情况,所以可能没有做太多详细介绍,没有提供到有价值的额外信息,全凭候选人自己决定。但是个人觉得协助对方信息完全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候选人做出最优的选择,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如何不错过一些优秀量化对冲基金团队—— 可以多问问了解情况的业内朋友和 猎头,不了解情况就去参加面试,对你和面试公司的时间都可能是一种浪费。总结起来就是,想办法做到信息完全!我们团队一般也非常重视候选人的选择自由,所以都会客观地去介绍不同客户公司的优势或者目前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双赢才是长久的合作之道!
最近遇到两个事情:
1、有个非常优秀的候选人,美国名校毕业,性格很好,沟通也很顺畅。过年回国之后就一直因为疫情的原因回不去美国工作,最近就决定直接在国内就业了。面了挺多量化对冲基金公司之后,我和他沟通过程中发现,他很看重目前公司的规模和平台大小(人之常情,非常能理解),但是也因此会忽略对方公司一些其他方面的亮点。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在这位朋友和客户公司面试完之后,我听他说起他其实最近面了非常多公司,包括券商,公募和大部分私募,面试安排得很满,一些公司觉得不合适就直接在面试之后直接拒掉了。于是我一方面和他介绍了公募 券商 和私募量化团队在国内投研水平能力的对比,让他先专心面一面第一梯队的私募量化对冲基金公司。另一方面问他是因为什么原因直接在面试的时候拒掉那些公司,具体是哪些公司?才了解到他把一些很优秀的量化私募团队(因为本来也是我们客户,所以情况比较了解)也拒绝了,原因是因为团队比较小,规模不大。
直到这里,才是我最想说的事情:固有印象里面,大部人会觉得觉得平台越大,发展就会越好,会有马太效应。这确实是一部分事实,对于有成熟策略的人选加入大的平台,能获取的资源,技术支持,交易支持,都会很棒,而且更稳定一些,薪酬待遇又好(财大气粗,公司投研团队长期的发展壮大有保障),履历上也会很加分!而且大平台的投研框架更成熟,对于策略虽然已有较长时间实盘,但是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或者希望实盘效果更好一些的话,大平台也能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支持。对于非常优秀的Junior的 Quant,如果能加入大平台的核心team,有充分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能获得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机会。但是!!!去大的平台难道就只是唯一的选择么?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劣势可能就是,①策略研究方向的自由度可能会低一些,因为你想做的方向可能已经有人已经在做了,企业希望你去做一些比较互补的东西。②长期的发展空间会比较局限一些,策略研究员升PM的难度会高很多(当然这个可能可以通过跳槽实现,跳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还有就是几年之内不太可能有公司分红什么的制度。③如果你不能去到核心team的话,独立PM组之间可能没什么交流,大家主要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过总体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优秀靠谱的大平台确实很吸引人。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去不了大平台,难道一些小的,但是很有潜力的优秀团队就没有什么机会了么?显然不是的,国外很多twosigma,Jump trading,Citadel,Tower research这些公司有大佬回国创业的,建立了一些规模不大的自营团队,自营规模从1-10亿的都有,他们的想法也是希望先把自营做得够好,把基础打扎实了,然后再稳步把资管规模做上去,有些自营非常赚钱的团队,做资管的计划就会慢一些。去这种公司的好处就是,大佬手把手带你,而这种待遇可能你去大平台里面都不一定会有,毕竟很多大佬更爱创业,当然也知道有某顶级对冲基金大佬回国创业中道崩殂的,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嘛,我们赌大概率事件就好了。大佬手下待个几年,只要你资质不差,性格和沟通能力没什么问题,将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稳的!
2、有个做开发的朋友,和我同事提起拿过某某私募对冲基金的offer,但是最后没去。在我同事当面给他普及了该对冲基金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优势之后,该候选人懊恼不已。其实这个和第一件事情有类似的地方,帮他们推荐的猎头,不了解这些公司的具体情况,所以可能没有做太多详细介绍,没有提供到有价值的额外信息,全凭候选人自己决定。但是个人觉得协助对方信息完全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候选人做出最优的选择,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如何不错过一些优秀量化对冲基金团队—— 可以多问问了解情况的业内朋友和 猎头,不了解情况就去参加面试,对你和面试公司的时间都可能是一种浪费。总结起来就是,想办法做到信息完全!我们团队一般也非常重视候选人的选择自由,所以都会客观地去介绍不同客户公司的优势或者目前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双赢才是长久的合作之道!